肺炎為下呼吸道肺部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,造成的肺部發炎反應,常見可分為病毒性或是細菌性肺炎2。
常見症狀為咳嗽、膿痰、呼吸急促、胸部不適等2。且容易快速惡化、併發重症,如菌血症、多重器官衰竭3!
臨床主要會以抗生素治療。
然而,近年肺炎鏈球菌抗藥性菌株逐漸增加,患者易出現嚴重併發症,亦增加臨床治療的困難3!
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致病原,病毒傳播速度快、傳染力強,據統計,感染或死亡個案多存在潛在慢性病史4。
臨床症狀以肺炎、菌血症、敗血症、腦膜炎最普遍。根據WHO估計,全球每年約160萬人因肺炎鏈球菌感染而死,且多集中長者、嬰兒7!
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,極易產生變異,且爆發流行快速、散播範圍廣8,多半於冬春之際感染風險大。
隨年紀增加,長者免疫力下降,且多伴隨慢性疾病,肺炎感染風險也容易提升。
肺炎鏈球菌對常見治療抗生素具有抗藥性,導致臨床治療難度大幅增加。
肺炎鏈球菌會經由呼吸道、血液侵襲器官,可能引起敗血症、肺炎、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,嚴重甚至可能致死。
資訊僅供衛教參考,不能取代醫療診斷或治療,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。
研究指出,肺炎鏈球菌佔兒童社區型肺炎病因的20%至60%10
研究指出,年長者因感染肺炎鏈球菌所引起的菌血症,致死率高達60%11
(糖尿病、腎臟病、心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)
研究指出,成年慢性病患者因社區型肺炎住院的風險,較一般人高3~9倍
(1) 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
(2)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(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)
(3) 人工耳植入者
(4) 酒癮者、菸癮者等
(5) 腦脊髓液滲漏者
(6) 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。
資訊僅供衛教參考,不能取代醫療診斷或治療,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。
目前國內供應接種之COVID-19疫苗,依製造原理分別有:
台灣目前有兩種肺炎鏈球菌疫苗,分別是:
由於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稍有不同,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流感疫苗,這也是全球一致性的作法。
李慶雲文教基金會於2022/1/14-2022/1/23,共針對1089名50歲以上成人進行《疫苗認知問卷調查》,其中發現:
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(13價):適用於出生滿6週以上幼 兒、青少年、成人與長者。
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(23價):適用於一般成人與兩歲以 上兒童。
65歲以上長者
從未接種
13價
1年
23價
65歲前
接種過
23價一劑(含以上)
(右方可擇一接種)
1年
13價
5年
23價
1年
13價
4年
23價
接種過13價一劑
1年
23價
接種過13價一劑
+23價一劑(含以上)
1年
23價
*與前一劑13價間隔1年,且與前一劑23價間隔5年
65歲後
接種過
23價一劑(含以上)
1年
13價
18(含)以上未滿65歲
高危險族群
從未接種
13價
8週
23價
5年
23價
已接種
23價二劑
1年
13價
8週
*與前一劑23價間隔5年
23價
已接種
23價二劑
1年
13價
已接種
13價一劑
8週
23價
5年
23價
已接種
13價一劑
23價二劑
5年
23價
青少年高危險群
從未接種
13價
8週
23價
曾接種23價
8週
13價
曾接種13價
8週
23價
*如可能應先接種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(PCV13)再接種多體肺炎鏈球菌疫苗(PPV23)
*完成上述接種之高危險群,5年後可經醫師評估再追加1劑PPV23。
資訊僅供衛教參考,不能取代醫療診斷或治療,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專業醫療人
Ref:
網站資料版權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所有,請勿任意轉載作作商業用途。